徐渭明:逐日追梦种稻人
袁隆平写过一首歌,《我有一个梦》。沅水有幸,一路见证稻谷、飞鸟、太阳与种稻人演绎在悠长光阴里的迷人故事。

沅水边的金色凤鸟(本文照片均由作者拍摄)
湖南,怀化,安江。
一羽振翅欲飞的“金色凤鸟”,以雕塑的样式,定格在沅水北岸的天空里。凤鸟的左后方,是高庙遗址,这里出土的碳化稻粒、凤鸟纹白陶等,叙述着这方土地史前时代的神奇。
“金色凤鸟”目光所及的沅水南岸,耸立着火炬状的“稻穗塔”和形如金色稻谷的“杂交水稻发源地博物馆”,它们与西南侧的安江农校一起,低调地展示着杂交水稻发源地的当代功勋袁隆平。
沅水有幸,一路倾听水稻7400年来日渐雄健的拔节声,一路见证稻谷、飞鸟、太阳与种稻人演绎在悠长光阴里的迷人故事。
一
在中国数以万计的大中学校里,安江农校并不起眼也并不闻名,直到袁隆平团队研究成功杂交水稻。
1953年夏,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被分配到这里担任俄语教师。50年代末,袁隆平外出学习途中,看到有人晕倒了,一问,居然是饥饿引起的。他的内心深受触动:我是学农的,理应用最实在的农业研究成果,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
袁隆平将研究方向从红薯、西瓜转向水稻,开始了与水稻的毕生对话。

江南田野,即将收割的稻田
机会总给善于发现的人。1961年夏,袁隆平在安江农校试验田里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籽粒饱满的水稻。一数,竟有230多粒!他脑中灵光一闪:“田里都是这样的稻穗,千斤亩产不就实现了吗?”
袁隆平认定这是一株天然杂交稻。结合平常阅读的中外文献,他确信水稻具有杂种优势,可以通过人工培育实现高产。
好事多磨。1966年,袁隆平发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论文,论证了水稻的“雄性不育”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但在此前此后的数年间,袁隆平带着科研小组选择了近千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试验,仍然没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到100%的合格不育系。
袁隆平陷入深深的思索:遗传育种规律决定试验周期漫长。如要加快育种步伐,就必须跳出安江盆地,去岭南、海南、云南等光合潜力高的天然大温室育种。
“水稻是喜阳光的作物,要快速繁育,必须追着太阳走!”袁隆平把这个观点告诉了学生,也告诉了关心杂交稻研究的领导。

杂交水稻发源地博物馆里袁隆平的纪念浮雕
1967年,湖南省科委把杂交水稻研究列入全省重点科研项目,由袁隆平、李必湖、尹华奇组成中国第一个杂交水稻研究小组。乘着这个东风,他们把冬天南移繁育的设想落到实处。
从1968年开始,袁隆平团队变成了“候鸟”,追着太阳去育种——他们在滇粤桂等省的农村颠簸,寻觅适宜快速充种的光热资源。最终,他们落脚三亚,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南繁北育”。
1970年11月23日,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在海南南红农场附近发现三株雄花颜色异于正常稻花的稻穗。他意识到这三株稻穗很可能是雄性不育野生稻,于是便下到齐腰深的泥水中,一步一步走近观察、确认,最后将其连根带泥小心翼翼拔出,坐着牛车把它搬到了试验田中。闻此消息,正在北京开会的袁隆平连夜乘火车赶回三亚,并将这株野生稻命名为“野败”。这三株野生稻,日后成为众多杂交水稻的共同祖先。“三系”杂交水稻的研究由此打开了突破口。
1973年,在袁隆平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全国大协作,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实现了。这标志着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很快,从1976年开始,杂交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中国开启了粮食亩产一路上扬的“神话”,令世界瞩目。

安江农校纪念园内,校训碑上的袁隆平手迹
“三系”,指配制一个优良杂交种所需要的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这与1995年袁隆平团队研究成功的“二系”杂交稻所涉及的光温敏不育系和恢复系,属专业知识范畴,在此不宜过多展开。还是用两个故事和两组数据,来展示一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无法一言以蔽之的贡献吧!
故事一。为了南繁制种,袁隆平连续7年没回家过年,天天守着试验田。1975年初,他父亲去世,他却在三亚的育种基地里,无法为父送终;1989年母亲去世时,袁隆平还是因为杂交水稻研究原因,未及见母亲最后一面。
故事二。在安江农校,学生们经常看到袁隆平打着赤脚走来走去。问起原因,他答“为方便下田”。1987年,袁隆平获得英国“让克基金奖”时,学校让他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发言,台下的同事们发现,他演讲时还赤着双脚。
数据一。袁隆平一生获奖无数,重要的国际、国内殊荣有11项:“共和国勋章”、“改革先锋”、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联合国“科学奖”、“世界粮食奖”,等等。
数据二。50多年来,杂交水稻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超90亿亩,增产稻谷超8000亿公斤。中国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解决了世界近1/5人口吃饭问题。

而今,以发明杂交水稻闻名的安江农校,已经改成了学院,有了新校区。袁隆平坚守了37年的原安江农校校园,成了“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名称虽改,各类教学及科研设施还依然保留着,如袁隆平旧居、杂交水稻温室、试验田;名称虽改,但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还在继续进行。徜徉在绿植掩映的纪念园,亲切的校园氛围、浓郁的感恩情怀萦绕着我们。当然,最摄人心魄的,是放大叠印在红色纪念牌匾上的袁隆平手迹,这是一位种稻追梦人的心语:
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
二
任何突起的光亮,总有远期的火种。
袁隆平试验成功杂交水稻的那一年,另一件与稻米相关的考古发现刷新了中华文明史:拥有庞大稻米消费族群的中国,终于找到了“水稻源自中国”的直接证据。
在国际考古界,“水稻印度起源说”长期占据主流。许多中国专家和不少学风严谨的外国学者相信中国有原产稻谷,但苦于没有实物依据。
也是在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中国的栽培稻谷和野生稻谷双双闪亮登场了!
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多年。这里丰富的文化遗存,勾勒出东亚最早的农业文明雏形。

秋色河姆渡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是惊人的:当稻谷出土时,色泽依然是金黄的,连颖壳上的稃毛及谷芒仍清晰可见;更令人惊奇的是,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原始社会,河姆渡遗址屯积的稻谷总重竟超过120吨;基因测序显示,当今80%的水稻品种还携带河姆渡古稻基因。
中国水稻“远期的火种”虽找到了,但中国人端稳饭碗的路途却依然漫长。
有一串数据很说明问题。
专家经过比照,测算出7000年前河姆渡水稻亩产84公斤。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稻谷的亩产还只有数十公斤。到了唐代,稻谷亩产突破100公斤,宋代过了200公斤;到了明清,尽管江南、湖广精耕细作提高了稻谷产量,但亩产还在三四百公斤间徘徊。
这样的亩产,在早期中国食用稻米人口较少、有荒可垦的前提下,尚无大虞。但到了明清时期人口猛增时,粮食就时常捉襟见肘。比如17世纪初,江南遭遇严重水患,五谷不收,幸亏有番薯救急;再比如康乾时期,中国人口百年激增近2亿,从美洲引入的玉米成了饥荒中的“救星”。
其实,即便到了20世纪,由于常规品种稻谷的亩产仍不过500公斤,粮食总产明显跟不上人口增长速度。
幸亏有了袁隆平,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杂交水稻发源地博物馆
继2014年亩产首次突破1000公斤之后,2021年,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达1603.9公斤;2023年,超级稻最高亩产1316.5公斤,创下单季杂交水稻世界纪录。
河姆渡史前稻谷用金灿灿的声音告诉世界:是中国水稻养育着中国人!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用金灿灿的声音告诉世界:是中国人养活了自己!
三
2017年,当袁隆平正为“海水稻”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而高兴时,安江传来一个很有意思的消息:在距安江农校不到1500米的高庙,也出土了史前的稻谷。那稻谷,距今7400年。
高庙文化遗址出土的稻谷,为“中国稻源说”提供了最新的凭据,也为中国水稻考古叙事添加了沅水流域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把包括浙江跨湖桥、上山、良渚,上海崧泽,江苏龙虬庄,江西仙人洞,湖南李家岗、彭头山,湖北屈家岭等在内的长江中下游史前稻源遗址串成一条“稻源之路”的话,那么,河姆渡和高庙正好在“路”东西两端。

让人突发联想的是,隔着7400年的春花秋月,碳化谷粒和杂交水稻,竟在如此邻近的地域里相遇。从远古照到今天的阳光,永生在古老器皿上的飞鸟,人类为了温饱衍生的梦想,竟然可以在稻谷扩展的维度里,汇聚,映射,追溯。
这样的联想还有很多,由头当然与远古水稻及其伴生的人类最初的精神追求相关。
那天在高庙遗址博物馆,我曾对陈列的不少鸟纹陶片细细打量。这些鸟,有的双翼载着太阳,有的双翼载着八角星,有的双翼载着獠牙兽面。解说员告诉我,这些复合鸟形图像说明,在高庙先民的潜意识里,它是一种能载物升天、具有超凡力量的神灵。
我的记忆里瞬间跳出一对鸟儿,圆眼,钩喙,相向紧紧烘托着太阳,冉冉升空。这是河姆渡文物象牙雕刻“双鸟舁日”上的画面,“造型神奇超然,荡漾着一派腾跃、升华之美”。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鸟舁日”象牙雕刻
走出高庙遗址博物馆,站在沅水边,仰望以高庙白陶鸟纹为创作元素的“金色凤鸟”雕塑,一系列远古的鸟儿在脑海闪过,当然还有鸟的“标配”太阳:良渚玉璧上的“鸟日合体”,大汶口的“飞鸟负日”,金沙的“四鸟绕日”,三星堆的“太阳轮”和鸟纹,凌家滩的玉鹰(鹰-猪-太阳合一)……
如此看来,远古中华大地上的稻作农业区域,几乎都是“太阳鸟”的天下。创造这“太阳鸟”的人,也正是中华大地上最初的种稻人。
那些飞鸟,与太阳,与稻米,与孜孜以求的梦想一起,盈动在中华文明的晨曦里,那么浪漫,那么生动。
四
袁隆平说过,他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前一个梦透发诗意,后一个梦充满大爱,但梦的内核一样,很朴素很实在: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在怀化城郊的稻田院,我感受了“禾下乘凉梦”的些许氛围——那里正在生长的巨型稻,已高出我肩头。到了秋天,“水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之类的梦境描述,将成现实。
我欣欣然走进稻禾丛中。黄昏的光线,让稻禾的绿变得深沉浓郁。这是一种蓄势待发的色彩,一种积淀着成熟愿望随时准备拥抱阳光的表情。

我蹲下身来,蹲到相当于坐着的高度。稻禾在我头顶轻摇。稻禾之上,正有一朵彤云在镶金边,如诗如梦。我想起袁隆平写过的一首歌,歌名就叫《我有一个梦》。
我听过那首歌,音乐优美如他奏出的小提琴曲,歌词是一首朴素真挚的抒情诗。我相信,他写的字字句句,足以引起亿万人的共情共鸣,特别是当人们端起饭碗的时候——
我有着一个梦/走在田埂上/它同我一般高/我拉着我最亲爱的朋友/坐在稻穗下乘凉
妈妈我来看您了/您看这晚霞洒满小山村/妈妈我陪您说说话/这种子是您亲手种下/在我心里发芽……
相关推荐
-
徐渭明:逐日追梦种稻人袁隆平写过一首歌,《我有一个梦》。沅水有幸,一路见证稻谷、飞鸟、太阳与种稻人演绎在悠长光阴里的迷人故事。沅水边的金色凤鸟(本文照片均由作者拍摄)湖南,怀化,安江。一羽振翅欲飞的“金色凤鸟”,以雕塑的样式,定格在沅水北岸的天空里。凤鸟的左后方,是高庙遗址,这里出土的碳化稻粒、凤鸟纹白陶等,叙述着这方土时间:2025-08-24 10:24:00
-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297期:改变中国命运的生态革命刚刚过去的8月15日,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提出20周年。过去这20年来,“两山”理论带来了生态文明、生态环境、产业变革等许多新的图景。而生态文明建设也成为了中国可以跟全世界分享的中国智慧。 在东方卫视8月18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和“两山”理论发源地时间:2025-08-24 08:16:00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坚决抵制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开展恶性竞争 从同质化低效能竞争转向高质量高水平竞争【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坚决抵制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开展恶性竞争 从同质化低效能竞争转向高质量高水平竞争】财联社8月22日电,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倡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共同维护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光伏市场秩序的倡议。一、企业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时间:2025-08-22 17:19:00
-
“阿拉伯文学与中阿文明互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外国文学学会阿拉伯文学研究分会2025年会在贵阳举行8月19日,“阿拉伯文学与中阿文明互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外国文学学会阿拉伯文学研究分会2025年会在贵阳孔学堂开幕。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戴建伟,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社科部副部长林丰民分别致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分会副会长邹兰芳主持。戴建伟介绍了孔学时间:2025-08-20 10:31:00
-
有个会思考的“智慧大脑”岑巩水稻制种成本降低30%“得益于适宜的气候条件,再加上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运用,今年制种水稻的产量明显提升,亩产达到450斤,和去年相比每亩增收120斤!”8月14日,岑巩县思旸镇磨寨村制种水稻种植大户姚涛,看着收成账单兴奋地说。在岑巩县农业农村局的推广下,今年姚涛首次使用“智慧制种”APP来对稻田进行管理。依托水稻制种智时间:2025-08-17 11:25:00
最新推荐
- 惠而浦空调全国24小时服务热线400统一客服服务热线(惠而浦空调变频空调h5 )
- 泰瑞达空调售后号码多少实时反馈-今-日-汇-总(泰瑞达空调空调显示EH故障码,怎么处理? )
- 新飞空调用户客服中心实时反馈-今-日-更-新(新飞空调空调se )
- 东洋空调400服务号码全国售后的热线实时反馈-今-日-更-新(东洋空调通电后不能运转 )
- 锦山中央空调维修服务中心-24小时全国报修400热线(锦山中央空调中央空调尺寸 )
- 华菱空调售后24小时联系方式维修查询实时反馈-今-日-资-讯(华菱空调空调 送风模式 )
- virbac空调服务24小时热线-各区售后统一服务实时反馈-今-日-资-讯(virbac空调空调r32 )
- 长虹中央空调400服务号码全国售后的热线实时反馈-今-日-汇-总(长虹中央空调空调漏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