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基层法治温度|海阳市司法局盘石店司法所所长马洪菊扎根基层12载,默默守护百姓小家

来源:2025年4月2日《烟台日报》11版
编者按: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法治建设的前沿阵地。在这方广阔天地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奉献,用专业与热忱守护着一方的和谐稳定,他们就是基层司法所长。
在化解矛盾纠纷时,他们是耐心细致的 “和事佬”,凭借丰富的经验与真诚的态度,让剑拔弩张的局面重归平和;在法治宣传中,他们是循循善诱的 “宣讲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晦涩的法律知识传递给群众;在社区矫正工作里,他们是用心改造的 “引路人”,帮助失足人员重燃生活希望,顺利回归社会。
为了让大家深入了解基层司法所长的工作与贡献,《烟台日报》特别推出 “触摸基层法治温度” 专栏。在接下来的系列报道中,我们将走进多位司法所长的日常,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坚守与担当,一同见证他们如何以点滴行动汇聚法治力量,筑牢社会的稳定根基。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庞磊 通讯员 周文艳)从“小马”到“老马”,海阳市司法局盘石店司法所所长马洪菊,在乡镇默默耕耘了12年,半路出家的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无论是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还是清官难断的村民纠纷,她以女性独有的细腻和坚韧,为基层司法工作注入了温暖的力量,守护着万千百姓的安稳小家。
自2013年4月投身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以来,她始终坚守在基层乡镇这片土地上,以坚定的信念、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在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普法宣传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基层司法战线上一面鲜艳的旗帜。
马洪菊先后获得“优秀政法干警”“社区矫正先进个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荣誉称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司法为民”的初心使命,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人民调解:理情法交融,化解矛盾纠纷
人民调解工作是马洪菊最为人熟知的工作领域之一。她深知,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的化解,不仅需要法律的刚性约束,更需要情与理的柔性调和。在调解工作中,马洪菊注重学习法律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她不是科班出身,却通过自学,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烂熟于心。她深知,只有自己学法懂法用法,才能在调解中做到有法可依,让群众信服。
2021年2月,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因赡养问题来到司法所。马洪菊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赡养义务的条款,耐心劝解老人的两个儿媳,最终促使双方达成赡养协议,解决了老人的后顾之忧。多年来,她秉持“以法律立论,用温情化结”的工作理念,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最懂百姓需求的贴心人”。

此外,马洪菊还总结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五五工作法”,即讲好“五种话语”——安心话、风趣话、圆场话、劝和话、希望话;运用“五种调法”——冷却降温法、褒扬激励法、证据展示法、换位思考法、模糊处理法。这一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帮助她解决了上百个实际问题,也让她的调解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在处理一起因房屋产权引发的赡养纠纷时,马洪菊深入了解纠纷背后的根源,通过与当事人多次沟通,最终使兄妹俩达成共识,轮流赡养老人,成功化解了矛盾。她深知,只有深入了解群众的真实诉求,才能找到调解的突破口。因此,她走遍了盘石店镇的每一个村子,走访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虚心向“老调解”请教,掌握当地的风土人情,为调解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及时掌握纠纷的第一手资料,马洪菊在每个村调委会都设置了一名纠纷信息员,要求信息员每周五报送一次村里纠纷情况,有紧急、群体纠纷随时报送。在纠纷信息员的配合下,有261起矛盾因为发现早、处理及时,被消灭于萌芽状态,避免了更大矛盾的发生。

社区矫正:宽严相济,助力迷途者回归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需要在法律的框架内,对矫正对象进行教育、管理和帮扶。马洪菊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始终坚持宽严相济的原则,既严格执法,又注重人文关怀,帮助矫正对象重新回归社会。
她勤于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知识,通过自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山东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迅速成长为社区矫正工作的行家里手。她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评估到接收,再到监管,确保社区矫正工作依法、规范、有序开展。
在工作中,马洪菊敢于硬碰硬,对于不服从教育监管的矫正对象,她始终坚持严明执法,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受到应有的惩戒。2021年4月,社区服刑人员王某违反社区矫正管理规定,不按时报告,不按时参加集中学习和劳动。经多次教育不改正后,马洪菊依法给予其警告处分,并要求其写下检讨书与保证书。

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她始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用真情温暖矫正对象,以关怀解决实际困难,以行动打开矫正对象的“心结”。她注重教育,通过规范入矫教育内容,落实首次谈话,抓好集中教育,以相关法律法规、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等为主,突出个案犯的法律知识教育,以案释法。她采取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普遍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组织教育与群众帮教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帮助矫正对象从心灵、思想行为上得到转化。
马洪菊坚持因人管理、分类施教和诚心帮教相结合,认真对待每一次和矫正对象的谈话,做到“五必谈”:社区矫正对象入矫时必谈,有思想波动时必谈,遇到实际困难与问题时必谈,受到奖惩时必谈,期满解矫时必谈。通过真诚谈心,真意解困,感化服刑人员,帮助其早日回归社会。2020年,社区服刑人员王某情绪低沉,皮肤病治疗也半途而废。马洪菊了解到其妻子出轨离家,婚姻出现问题后,耐心劝解他不要冲动,要积极面对生活。最终,王某与妻子痛快办理了离婚手续,开始了积极向上的生活。

普法宣传:创新方式,播撒法治种子
普法宣传是提升群众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马洪菊深知这一点,因此她积极创新普法宣传方式,推出了“竹林细语”普法宣传品牌,致力于在群众心中播撒法治的种子,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她通过多种渠道对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尽力用身边事、身边人现身说法,用乡言土语宣教普法,点点滴滴、润物无声。她将法律知识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增强法治意识。
在普法宣传中,马洪菊注重结合实际案例,以案释法,让群众更加直观地了解法律知识。她还积极组织各类法治宣传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解答法律咨询等方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学到法律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马洪菊的故事,是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的缩影。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奉献,诠释了司法行政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她的事迹,激励着更多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为法治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编:庞磊
相关推荐
-
同课异构的路上,我从不孤独一篇课文教什么?这是由其自身的教学价值决定的。而一篇课文怎么教?本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但不知从何时起,“同课异构”成了让一线教师望而生畏、退避三舍的教学活动,我也不例外。8年前我刚刚入职一年多,接到了“学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的比赛通知,与来自不同学校的两位教师一起进行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时间:2025-04-30 08:40:00
-
“中国式民主”窗口,最近又多了一个“民意直通车”最近,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又多了一个“民意直通车”——成为首批国家网信办网络立法联系点。4月23日,古北市民中心网络立法联系点召开联系点建设专题推进会,并举办《网络安全法(修正草案再次征求意见稿)》立法征询会。当天,一场普法集市在古北市民公园绿地同步开展,向群众普及《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时间:2025-04-29 06:37:00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中国网络法治发展报告(2024年)》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常鑫4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组织召开发布会,公开发布《中国网络法治发展报告(2024年)》。《中国网络法治发展报告(2024年)》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法治的重要论述,全面展现网络法治发展成果,深入总结网络法治工作经验,更好凝聚网络法治理念共识时间:2025-04-28 09:47:00
-
劳动者之歌丨邓晶:煤化工一线的“铿锵玫瑰”新华社石家庄4月27日电 题:邓晶:煤化工一线的“铿锵玫瑰”新华社记者杨帆爬上十几米高的塔架,邓晶和同事开始进行巡检工作。从她所处的位置眺望,整个甲醇装置厂区尽收眼底——一个个巨大的反应炉,高耸的烟筒,还有各色复杂排列的管路。这里是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的开滦集团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邓晶时间:2025-04-27 18:54:00
-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会议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7日讯 今天上午,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会议,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研究有关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杨东奇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我们做好相关工作提供了根时间:2025-04-27 18: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