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扫墓”何来“不敬”?
清明临近,却无法回乡祭祖,怎么办?
据红星新闻报道,近日,一则“00后女生做职业扫墓人”的新闻引发热议。大学毕业生可可(化名)从事“别离规划师”工作,每天代客扫墓鞠躬上百次,月收入约四千元。部分网友对此颇有微词,认为扫墓应当亲力亲为,“代扫墓”是对逝者的不敬。
“亲力亲为”固然很好,“代祭扫墓”又有何不可?

其实,代扫墓服务自古有之,在当代社会更有着现实的合理性,我们不必对此大惊小怪。
北宋时期,当时的汴京城就有专门代人上坟的“代哭”行业。到了明清时期,代扫墓也颇为流行。史料记载表明,代祭服务并非现代人的“发明”,而是古人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智慧选择。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千古绝唱,道出的正是无法亲临祭扫的遗憾。古人尚且理解这种无奈,今人又何必苛责?
当下,中国有3亿多流动人口。许多游子因工作、经济或健康原因难以在特定时节返乡祭扫。对他们来说,请人代为祭扫难道不比让墓地荒芜更好?正如报道中可可所说,她的客户大多是“在外地无法赶回的亲属,或者腿脚不便的老人”。这些群体需要的不是道德指责,而是社会理解。

代扫墓也绝非简单的“鞠躬烧纸”。可可的工作包括与家属深入沟通、了解逝者生平、按要求摆放祭品、诵读家书等。整个过程充满仪式感和人文关怀。一位从业者表示,有时要在墓前转述家属的心里话,“自己都会忍不住流泪”。这种专业化的情感服务,恰恰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而非轻视。与其质疑其诚意,不如看到其中蕴含的人文温度。
社会在变,祭扫方式自然也会多种多样。从网络祭扫到代祭服务,这些新形式都在尝试解决传统习俗与现实生活的矛盾。

重要的是缅怀的心意,而非固守某种特定形式。在这个意义上,代扫墓服务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获得了新的延续,未尝不是一种创新。
祭奠的核心是心意,只要心存真诚,形式上的变通就不必计较了。
文章最后,附一首打油诗作为结尾:
清明祭祖难回家,
请人代为上炷香。
遥寄心愿了心事,
苛责不敬实荒唐。
(来源:大象新闻)
相关推荐
-
劳动者之歌丨邓晶:煤化工一线的“铿锵玫瑰”新华社石家庄4月27日电 题:邓晶:煤化工一线的“铿锵玫瑰”新华社记者杨帆爬上十几米高的塔架,邓晶和同事开始进行巡检工作。从她所处的位置眺望,整个甲醇装置厂区尽收眼底——一个个巨大的反应炉,高耸的烟筒,还有各色复杂排列的管路。这里是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的开滦集团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邓晶时间:2025-04-27 18:54:00
-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会议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7日讯 今天上午,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会议,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研究有关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杨东奇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我们做好相关工作提供了根时间:2025-04-27 18:41:00
-
西城派出所开展辖区商铺信息核查工作【来源:雅安市雨城区人民政府_政务动态】近日,西城派出所组织警力深入辖区商铺开展信息核查工作,全力确保辖区治安稳定。工作中,民警对商铺经营状态进行了更新,就新迁入的商铺进行了全面走访排查,重点核实商铺基本信息是否与登记一致,并对商铺消防设施、监控设备、逃生通道是否完好通畅等情况进行了检查,及时对员工时间:2025-04-26 04:09:00
-
西峡县石界河镇:强化照料护理服务,为特困人员撑起“温暖伞”顶端新闻记者 张治中 通讯员 乔红玉为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水平,确保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平时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安全有人关注”,全面提升照料服务水平和生活质量,近日,南阳市西峡县石界河镇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工作。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是否签订照料服务协议、是否确定时间:2025-04-25 17:22:00
-
安徽省巢湖市夏阁市场监管所积极有序推进年报工作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为积极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落地见效,进一步提升经营主体活力,安徽省巢湖市夏阁市场监督管理所多管齐下,有序指导协助辖区经营主体按时、准确完成年报填报。强化宣传引导。执法人员结合日常执法监督工作,深入辖区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耐心讲解年报的重要意义、填报流程和注意事项,现场时间:2025-04-22 15: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