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激发乡村全面振兴动力活力 让幸福生活更上一层楼|牢记嘱托 展现新风采

当清晨的阳光穿透云海照亮白腊河畔的花茂人家,村民黄国琴已收拾好庭院静候客来;
当布谷啼鸣回荡山间叫醒乌江源头的化屋画廊,绣娘杨文丽开启新一天的工作;
当缭绕晨雾飘越层峦轻抚㵲阳河边的肇兴侗寨,食府店长王露对经营好店铺信心满满;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春天在贵州这片17.6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欢快启幕。

花茂村全景(蒋洪飞 摄)
“有党和政府的支持,希望乡亲们的幸福生活更上一层楼,把乡村振兴做得更好,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得更好。”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为贵州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
牢记嘱托,贵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的“山乡巨变”新篇章。

筑牢防返贫底线 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一年前,作为广东省粤黔工作队安顺工作组关岭小组成员,童志红接过东西部协作接力棒,跨越千里从广州市花都区来到安顺市关岭自治县。
一年后,花都区、关岭自治县在产业、劳务、消费、人才等方面有了更深层次协作。“关岭牛”跑进粤港澳大湾区,关岭牛品鉴会让“关岭牛”品牌享誉花都,畅销市场。
“我们根据两地优势互补,携手双向赋能,最终迈向共同富裕。”童志红说。关岭优质农产品拥有进入花都区“专属通道”,坡贡小黄姜、凡化茶、中药材进商超、进市场、入企业。仅去年,广东采购、帮助销售关岭农畜牧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金额达2.18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贵州,举全省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

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贵州坚持力度不减、劲头不松、方向不偏,五级书记抓振兴,组建近1万支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3万多名,将责任、政策、帮扶、监管坚持到底。
筑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贵州举措实之又实——
2024年,探索建立覆盖全体农村人口的防止返贫致贫大数据监测系统,全年累计识别81.4万人,落实分类帮扶措施,巩固提升“3+1”保障成果,扎实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
以“四项行动”为抓手共建粤黔东西部协作升级版,持续加强与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对接。
强化产业和就业帮扶,安排衔接资金37.9亿元实施产业奖补到户,带动413万人增收。下达20个重点帮扶县财政衔接资金71亿元。全省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362.1万人。
全力以赴,必有回响。截至2024年年底,全省61.8%的监测对象已消除风险,搬迁劳动力就业96.98万人,就业率96.29%。

做好“土特产”文章 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眼下,正值早春蔬菜采收时节,黔西南州望谟县蔗香镇乐康村500亩早春蔬菜迎来丰收。一茬茬新鲜蔬菜正在采收装车,销往全国各地蔬菜市场。
“目前有小圆瓜、茄子、黄瓜等陆续上市,每天务工群众200余名。”省发改委派驻望谟县蔗香镇乐康村驻村第一书记单乐介绍,从2023年发展蔬菜产业以来,已发放劳务报酬360万元,群众增收十分可观。
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资源优势,乐康村大力发展早春蔬菜,并通过协调保险公司对蔬菜产业承保的同时,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设防冰雹网,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品质是农产品的生命。为做优做强蔬菜产业,乐康村紧抓省发改委帮扶机遇,以提升蔬菜产业特色为切入点,通过“基地+农户”模式,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同时积极推进惠农项目,修水渠、建产业路,蔬菜产业呈现出区域内连片种植、规模推进的强劲发展态势,让“菜篮子”真正成为百姓“钱袋子”。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在产业发展上,贵州深挖“土特产”资源禀赋,聚焦“三品一标”,推动茶叶、辣椒、刺梨、中药材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
2024年,聘请49名院士、首席科学家等来黔合作攻关,着力解决品种选育、加工提升等瓶颈问题,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增长4%。
新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产业强镇共11个,推动“两红三绿一抹”、绥阳山银花、思南红薯等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构建产加销贯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6%。
加大品牌打造力度,累计获得“圳品”认证64个、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定425个。今年我省将新增涉农加工企业100家,持续培育10个全国农业精品品牌,力争特色产业产值增长4%左右。

花茂村苟坝印象(蒋洪飞 摄)
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绘就振兴新图景
清晨,薄雾如纱,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鼓楼若隐若现,晨光为层层叠叠的吊脚楼镀上金边。
肇兴侗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有“侗乡第一寨”之誉。赏传统古建筑、听侗族大歌、品侗家美食、体验传统民俗……在这里,可以感受和美乡村的独特魅力。
作为4A级景区,肇兴侗寨依托“泛珠三角四小时经济圈”和“黔中三小时经济圈”辐射范围优势,因地制宜培育文化旅游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让这个“小而精、小而美”的千年侗寨走上发展新路。
数据显示,肇兴侗寨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102.7万人次,同比增长63.4%,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游客37.1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2亿元,增长63.8%,村集体经济收入24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约4.16万元。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贵州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激活“人才”引擎。在铜仁市松桃自治县,依托“组团式”帮扶机遇,以“输血+ 造血”双轮驱动,优化引才机制。截至目前,引进百千万创业人才16名,新增就业岗位4000余个,1人获得贵州省百千万人才计划贡献奖励经费200万元。
聚焦组织振兴。在遵义市湄潭县,创新探索出“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村寨为单元,各方资源全面参与”的“寨管家”微治理模式,组建了一支服务乡村田野、凝聚基层群众、传播党的声音的农民志愿队伍,推动乡村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
“五大振兴”协同脉动,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张集智表示,贵州将持续激发乡村全面振兴动力活力,推动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乡村面貌持续改善,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勇军
编辑 何涛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
相关推荐
-
贵州5月1日全面入汛 多举措筑牢防汛减灾安全网【来源:黔西南州水务局_工作动态】4月28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会商研判,贵州将于5月1日全面进入汛期,今年汛期贵州气象水文形势总体偏差,降水总量较常年偏少,呈“旱涝并存、旱重于涝”特征,局地强降雨极端性明显,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高。全省各级各部门坚持“人民至上时间:2025-05-02 04:27:00
-
426.8万人次!长三角铁路创单日客发量历史新高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薇5月1日晚,潮新闻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拿到一组数据——5月1日,长三角铁路发送旅客426.8万人次,超过今年4月4日创下的单日发送旅客419万人次的最高纪录,创下单日客发量历史新高。据介绍,“五一”假期,适宜的气温和连续的假期激发了长三角地区民众跨省中长途旅行热情时间:2025-05-01 20:12:00
-
一季度全市规上服务业开局良好一季度,全市478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5.3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利润总额10.1亿元,同比增长44.7%,分别高于上年同期4.8个、76.6个百分点。行业整体稳定发展。分行业看,十个门类中有七个实现正增长,五个增速高于全市规上服务业平均水平。其中房地产业(31.7%),居民服务、时间:2025-05-01 19:13:00
-
展现贵州新风采 自觉当好主力军|2025年贵州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我省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4月30日,2025年贵州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贵阳隆重举行,来自全省各行各业的优秀劳动者齐聚一堂接受表彰,表彰大会引发全省干部群众热烈反响。贵州财经大学教师张克雯荣获全省先进工作者称号。谈及这份荣誉,她难掩激动:“能获得这个荣誉,我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所时间:2025-05-01 07:54:00
-
濮阳:再生水工程织就城市“蓝色生命线”■河南经济报记者 赛晓涛 通讯员 丁园蓉 陈聪聪4月的濮阳春意正浓。4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长庆路上的濮阳市主城区再生水利用工程长庆路、石化东路管道工程第一标段施工现场,工程车辆正将一节节球墨铸铁管缓缓吊入沟槽,现场秩序井然。在第一再生水厂施工现场,建设单位代表介绍,目前厂内四座建筑物约1200时间:2025-04-30 21: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