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章推荐
  • 家电百科
  • 实时讯息
  • 常识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给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科学配餐建议
    时间:2025-06-21 10:08:00

    【来源:健康报】

    心血管疾病背后的饮食问题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测中国心血管疾病现患病人数为3.3亿,甚至有年轻化表现。心血管疾病的幕后推手为不良生活方式,其中一日三餐非常关键。

    2015年到2017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显示,居民能量供给充足,但比例不科学,即饮食结构不合理。虽然从长期变化趋势看,中国居民膳食总能量摄入呈下降趋势,其中,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明显下降,但脂肪的供能比上升;全谷物、蔬菜、水果、红肉、大豆、坚果的摄入量呈上升趋势,但红肉和含糖饮料的摄入量超过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摄入量 ;其他食物如全谷物、水果的日均摄入量,仅为推荐量的一半。

    那么,我们该如何通过日常饮改善自身健康状态呢?

    首先要确保身体的基础代谢

    我们要学会读懂自己的身体,掌握合理饮食的技巧。一日三餐,首先要确保身体的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是人体处于完全静息状态时,为了维持重要器官(大脑、心脏、肺脏、肝脏、肾脏等)持续高效运转所需要的能量。基础代谢存在婴儿期>青少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的现象,所以,大家要根据年龄和活动量调整日常饮食,避免长期能量摄入过剩或不足。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肌肉会出现自然流失的现象,一般在35岁之后开始流失,更年期或者50~60岁会出现肌肉成分“断崖式丢失”。所以,老年人要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做一些抗阻训练,减缓肌肉流失,由于个体差异较大,必要时要结合体检数据或营养师的评估制定个性化方案。

    在正常情况下,身体基础代谢需要的能量为每天每千克体重20~25千卡。很显然,为了减重盲目限制饮食,对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是非常不利的。

    注意吃对三大营养物质

    维持身体基础代谢的能量来源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分别占总能量的50%、35%和15%。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就要学会吃对这三大营养物质。

    碳水化合物

    一个50千克体重的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1000~1250千卡能量,其中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500~625千卡,大概是4.5碗白米饭。一些减重人士为了达到减重目标不吃碳水化合物,导致身体能量不足,就可能影响健康。

    另有一些人对糖尿病与“吃糖” 的关系存在认识误区,认为不吃糖,就不会患糖尿病 ;部分糖尿病患者为了追求血糖数值正常,不讲科学地盲目控糖。其实,人体糖的来源不仅是狭义的糖果或者甜食,食物中与糖有关的还有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有多糖(如含有淀粉的粮谷物和薯类等主食)、单糖或者双糖(如蔗糖、糖果或甜食)。不同食物对餐后2小时内血糖波动的影响大不相同,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GI)越高,越容易引起血糖波动。根据GI不同,食物又被分为高GI食物(GI>70)、中GI食物(55﹤GI ≤ 70)和低GI食物 (≤55)三个等级。高GI的碳水化合物恰恰是我们最喜欢的粥、白米饭或者面食。为了控制血糖,大家在每餐中要适当调整饮食结构,主食做到粗细搭配,适当增加粗粮的比例。

    脂肪

    脂肪作为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同时也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质,并非可有可无。脂肪的基本单位是脂肪酸,而脂肪酸又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的每日摄入量不宜超过总能量的10%,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如红肉、加工肉类、全脂乳制品、动物皮,也可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如热带植物油等。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常见食物来源有植物油、坚果,以及其他食物如牛油果、黑巧克力等。多不饱和脂肪酸来源于深海鱼类、亚麻籽、奇亚籽、核桃及其他食物等。

    需要说明的是,反式脂肪酸多存在于煎炸食物中,人体大量食用后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常见的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有氢化植物油、油炸食品、市售烘焙食品等。所以,好吃的食物不一定健康,大家在餐桌上需要加以识别。

    蛋白质

    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多种酶、抗体等,都是蛋白质。过度控制饮食或者节食,容易导致蛋白质被过度消耗,让人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发烧。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但并非所有氨基酸都能由身体合成,如苯丙氨酸、色氨酸等氨基酸必须通过食物补充。食物中常见的植物蛋白、动物蛋白均为优质蛋白。

    正常情况下,每千克体重每天应摄入蛋白质0.8~1.0克。动物蛋白通常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全部种类,所以,其在膳食中的供应不应少于植物蛋白(至少50%。不同人群蛋白质的摄入量略有不同,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适当增加植物蛋白的比例(不超过70%);运动健身爱好者可以适当增加动物蛋白(如乳清蛋白)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有意识地补充蛋白质,有利于降低肌肉流失的速度。

    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学会科学配餐,依据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彩虹饮食法”,每日摄入5种以上颜色的蔬菜和水果。早餐可遵循“全谷物+优质蛋白+发酵食品”的组合,如燕麦粥配水煮蛋和酸奶 ;午餐采用“三色法则”, 即绿色蔬菜+红色肉类+黄色主食;晚餐推荐“轻食公式”,用深海鱼搭配绿叶菜和菌菇汤。如此一来,既能吃得营养,又能维护好心血管健康,享有更高的生活质量。

    来源:《大众健康》杂志

    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主任医师 米玉红

    策划:余运西

    编辑:陈秀超 杨真宇

    校对:李诗尧

    审核: 秦明睿 叶龙杰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推荐
    • 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倒计时6天!
      来源 数博会执委会编辑 罗丹二审 谌思宇三审 胡丽华
      时间:2025-08-22 12:08:00
    • 清镇市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Ⅲ/较重] 【2025-08-21】
      【来源:清镇市气象台】清镇市气象台2025年08月21日02时37分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6小时我市城区、红枫湖、站街、犁倭、王庄等乡镇(街道)将发生雷电活动,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雷雨中可能伴有短时强降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请注意不要在空旷的地方开展户外活动,注意防范雷击;注意防范短时强
      时间:2025-08-21 06:00:00
    • 江西运动员获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组乒乓球决赛铜牌
      【来源:江西体育】近日,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群众乒乓球项目组决赛中,我省体育健儿奋勇拼搏,表现优异,为江西省代表团赢得了荣誉!冯建华在50-59岁组女子单打项目中,力克强手,勇夺第三名;何明在50-59岁组男子单打项目中,敢打敢拼,荣获第六名;田锐在25-39岁组男子
      时间:2025-08-18 21:10:00
    • 这样“才”健康:立秋后润肺,中医送您食疗方
      立秋之后润肺滋阴,有啥好的食疗方法?一起来听听中医的建议。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徐寅指出,立秋之后,养生原理需顺应“秋收”规律,关键在于养肺,需要“收敛阳气、滋阴润燥”,注重饮食调护,少吃辛味食物,可适当吃些润肺的食物,多吃温润多汁的食物。其中,百合味甘性微寒,既能清心安神,又能润肺
      时间:2025-08-18 21:01:00
    • 46岁舌癌、57岁食管癌……他们都有一个习惯!
      爱喝滚烫的功夫茶,爱趁热吃生滚粥,觉得吃起来暖和舒服;认为“吃热的养胃”“喝热水对身体好”,觉得这样才够养生。谁曾想,这些看似养生的习惯、吃得香的表现,背后却藏着一个危险的“致癌温度”!有人不抽烟、不喝酒,热衷养生,却患上舌癌、食管癌……原来都与这个饮食习惯有关。46岁舌癌、57岁食管癌, 他们都有
      时间:2025-08-14 17:21: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桀骜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