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好改革“试验田” 构筑开放新高地——写在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五周年之际

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内的港口。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内蔚来汽车先进制造基地。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
江淮潮涌,改革风劲。春华秋实,五载为期。
2020年8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成立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9月24日,这片承载着“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使命的改革“试验田”正式揭牌。
五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坚持高位推进、系统谋划。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涵盖“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政策体系。五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聚焦“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从“内陆腹地”到“开放高地”,开放能级跃升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自贸试验区作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外贸外资发展的重要平台,是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先导力量、深层次开放的开路先锋。
今年1-7月份,安徽自贸试验区实现进出口1644亿元、同比增长27.2%;实际到位外资71.2亿元、同比增长20.8%。
以占全省不到千分之一的面积,领先全省。安徽自贸试验区,是如何做到的?
——这里是制度型开放的高地。安徽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复制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33条措施,成效明显。例如,商品归类、原产地预裁定等贸易便利化措施大幅压缩企业通关时间,跨境金融试点业务实现“2小时开户到资金入账”的高效服务。
——这里是国际贸易的集聚区。安徽自贸试验区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提升货物贸易便利化水平。芜湖港汽车滚装码头建成,单日最高作业量2000辆。中欧班列(合肥)上半年开行502列,覆盖20国170城。打造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今年新开通合肥至比利时列日、以色列特拉维夫;芜宣至菲律宾克拉克、马尼拉、宿务和孟加拉国达卡等6条国际货运航线,全省累计15条国际全货机航线……覆盖水、陆、空的开放大通道,为外贸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这里是吸引外资的首选地。德国大众、蔚来汽车、美国康宁、法国圣戈班、渣打银行等一批企业落户安徽自贸试验区并持续增资扩股,累计30家境外世界500强在安徽自贸试验区设立39家企业、占全省1/5。
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集成”,制度创新硕果累累
从制度上为科技成果转化“撑腰”,安徽自贸试验区在科技体制改革、产业政策突破等领域持续发力,成功探索“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新型研发机构技术经理人股权激励模式”等模式,打破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让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同时,探索安徽自贸试验区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个国家级平台“双自联动”,产业开放互联、制度创新互动、发展平台互融、要素资源互融、发展政策互惠实现相互赋能,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制度创新成果。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常面临着科技成果估值、市场需求对接等一系列难题。技术经理人这一职业群体提供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相关服务,是科技与产业之间的纽带桥梁,发挥着重要作用。
安徽自贸试验区对标美国硅谷等国际经验,加快推进技术经理人培养,在全国率先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技术经理人股权激励模式”,填补了国内对技术经理人进行股权激励的制度空白。合肥创新院技术转化部有关负责人说:“此前,新型研发机构的激励措施局限于薪酬激励模式,难以留住高质量人才。”股权激励模式把“中间人”变成了“科创合伙人”,大家一起参与到企业成果转化创业过程中,共担风险、共创收益,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
五年来,创新“苗圃”已成长为制度“森林”。截至目前,安徽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23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涉及科技创新的成果高达65项,“科创自贸”活力十足。
串珠成链,探索集成式改革。聚焦科技创新全链条,安徽自贸试验区在新型研发机构改革、科研团队市场化融资、助力科创产业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已探索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实践路径,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一项项首创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不仅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还形成了一批高含金量的“安徽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开花结果”。截至目前,“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海外子公司跨境融资服务新模式、创新引领打造新材料产业高地等13项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从“政策支撑”到“生态优化”,锻造特色产业集群
安徽7家汽车整车企业,有5家坐落于此;拥有全国三分之一的量子企业……在安徽自贸试验区,一大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落地生根,成长壮大。
近年来,我省汽车产业突飞猛进。作为产业核心集聚区,早在2022年,安徽自贸试验区就开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开放创新试点,围绕促进贸易便利化、提升产业能级、强化科技创新和强化人才引培,提出一系列政策举措。在牵引作用下,今年上半年,我省汽车产量、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达到149.95万辆、73.09万辆,均位居全国第一。
助力培育未来产业。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全国首个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组建长三角首个量超协同创新中心,实现全国首例基于通用量子计算机真机的算法验证。加快生命科学发展,推动全国首家肿瘤原代细胞“活体”生物样本库落户安徽。今年4月,首批流感病毒抗原标准品安全运抵智飞龙科马生物实验室,标志着入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试点全省首单落地安徽自贸试验区。
全球每售出8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是产自联宝科技的“合肥造”,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联想集团在全球最大的PC研发和制造基地。通关提速、发展保税维修服务贸易……得益于安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联宝得以专注投入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联宝有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将继续扎根安徽、链接全球,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安徽外向型经济发展发挥好‘领头羊’作用。”
安徽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制度高地和开放先行优势,坚持“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以“放管服”改革破除壁垒,以法治保障筑牢底线,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让企业安心经营、放心发展。建立实施安徽自贸试验区特别清单,向片区、第一批6个联动创新区分别赋予260项、190项管理权限。近期,第二批联动创新区赋权开展,又有34项管理权限赋予至联动创新区。实施“证照分离”自贸试验区版54项便利化举措,企业开办“一业一证一码”“证照并销”等,让市场准入、准营、退出全流程“一路畅通”,让企业感受到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企业的认可,是良好产业发展生态的生动注脚。安徽自贸试验区实实在在地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了区域发展活力。五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市场主体由设立之初的3.1万家增长到目前的8.4万家,是设立之初的2.7倍;高新技术企业由设立之初的1464家增长到目前的3426家,是设立之初的2.3倍,成为安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
从“主动对接”到“协同创新”,高质量服务国家战略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以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牵引,安徽自贸试验区深入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对接国际航运中心,通江达海,借船出海,向海而兴。在芜湖港,“联动接卸”江海联运模式让上海洋山港与芜湖港实现“视同一港”整体监管,货物通关效率提升40%。“原先的‘陆水中转’变成了‘水水中转’,平均每标箱能节省物流成本约600元,为我们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实现出口货物即装即走。”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对“联动接卸”模式赞不绝口。
芜湖港试点成功后,再在全省范围复制推广。如今,我省沿江五市一类水运口岸和合肥港均与上海港洋山港区建立“联动接卸”海关监管模式。
创新开展长三角“双创券”通用通兑,破解财政资金跨区域共享难题,支持科技企业跨区域购买双创服务,降低企业创新创业成本。不久前,沪苏浙皖协同立法,《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明确,长三角科技创新券的通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未来在长三角全域实现通兑。由点及面,协同共享,长三角共绘科技创新“同心圆”。
聚焦对接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安徽自贸试验区联合沪苏浙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围绕制度创新、口岸协作、科创协同等重点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自贸动力。
依托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优势,安徽自贸试验区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通过推广“离港确认”“共舱管理”“一单制、一箱制”等新模式,深化安徽与沿海、沿江港口合作,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探索“海铁空”联运、中欧卡航专线“门到门”物流服务等创新模式,建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改革不是“纸上谈兵”,每一项创新都实实在在为企业降本增效,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走深走实。
践行“为地方谋发展”职责使命,设立联动创新区是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又一项务实的创新探索。安徽自贸试验区以外的13个市全部设立联动创新区,全省已形成了“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全省协同发展“一盘棋”局面。
自设立以来,联动创新区积极复制推广全国自贸试验区创新经验,可复制推广完成率为100%。探索开展差异化自主创新。探索形成进口汽车检验监管流程再造新模式、境外自有铜精矿跨关区检验监管试点、中药材出口共享检测新模式等23项制度创新成果。
五年砥砺,奋楫笃行;新程再启,未来可期。
省自贸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安徽自贸试验区将立足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紧紧围绕全面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系统性改革成效、开放型经济质量等重点方向,大力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制度型开放,完善贸易、投资、资金流动、交通运输、人员往来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为重点的政策体系,发挥科创优势推进安徽自贸试验区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主导产业开展全产业链开放创新,以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牵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走深走实,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提质增效。
编辑 罗 崇
责编 张明星
初审 孙继奎
二审 迟海波
三审 张 斌

点分享


相关推荐
-
【以城之名 致敬工匠】王季:让工匠成为时代“新偶像”让工匠成为时代“新偶像”嘉宾:王季辽宁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辽宁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匠日”的设立是沈阳市委市政府坚持高质量发展、高瞻远瞩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沈阳市在东北全面振兴背景下,以科技创新促产业升级、重塑老牌工业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以往人们对工匠人才的认识主要停留时间:2025-09-01 08:59:00
-
耕好改革“试验田” 构筑开放新高地——写在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五周年之际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内的港口。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内蔚来汽车先进制造基地。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江淮潮涌,改革风劲。春华秋实,五载为期。2020年8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成立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9月24日,这片承载着“为时间:2025-09-01 00:03:00
-
从“点数成金”到“渝车出海” 重庆推动改革开放迈向更高水平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朱江回答记者提问。第1眼TV-华龙网 李一鸣 摄第1眼TV-华龙网讯(曹妤)“十四五”期间,重庆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有哪些成效?针对这一问题,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十四五”时期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时间:2025-08-29 16:57:00
-
1040.1亿元!成都高新区民营经济2025半年报公布封面新闻记者 杨金祝8月27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发展改革局获悉,成都高新区上半年民营经济数据出炉:2025年1-6月,全区新设民营企业2.52万户;上半年民营经济增加值为1040.1亿元,民营经济活力进一步彰显。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企业服务的持续优化。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服务质量、为企业发展提供时间:2025-08-27 20:41:00
-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第二十五届投洽会即将举办央广网北京8月27日消息(记者焦浩)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环球新财讯》报道,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是我国唯一以投资为主题的国家级重大展会,再过一段时间,第二十五届投洽会将在厦门举办。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本届投洽会将继续展现“投资中国”的机遇优势,吸引了跨国公司、主权财富基金、国时间:2025-08-27 00:06:00
最新推荐
- 爱宝保险柜24小时全国售后热线实时反馈-今-日-汇-总(爱宝保险柜保险柜锁坏了怎么打开)
- 宇龙贵保险柜售后号码-全国400服务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宇龙贵保险柜保险柜指纹密码怎么设置)
- 丞家保险柜/全国各市服务热线号码实时反馈全+境+到+达(丞家保险柜没有密码怎么开保险柜)
- 艾谱(AIPU)保险柜售后维修号码-人工售后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艾谱(AIPU)保险柜保险柜有密码打不开怎么办)
- 古达保险柜售后24小时联系方式维修查询实时反馈-今-日-汇-总(古达保险柜没电怎么开保险柜)
- 富高保险柜24小时全国售后热线实时反馈-今-日-更-新(富高保险柜保险柜怎么打开)
- 悍高保险柜全国统一服务热线-全国24小时服务中心实时反馈-今-日-资-讯(悍高保险柜保险柜密码怎么修改)
- 英利保险柜24小时全国售后热线实时反馈-今-日-更-新(英利保险柜老式保险柜密码怎么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