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章推荐
  • 家电百科
  • 实时讯息
  • 常识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麦浪伴青春——农田里的青年“发明家”
    时间:2025-05-05 15:42:00

    青春岁月,有人卫国戍边,有人远赴山海,有志青年在不同的舞台追逐着梦想。

    对37岁的戴飞而言,青春的舞台不止一处。讲台上讲授农机知识、实验室内研发农机装备、田地里开展实地检测……朋友说,他就是农田里的“发明家”。

    戴飞是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他与研究团队联合企业研发出国内首台胡麻联合收割机、国内首台丘陵山地藜麦联合收割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走式青稞联合收获打捆一体机……参加工作以来,戴飞参与研发的12种农机装备已经过批量化生产,在西北大地上耕耘不止。

    戴飞(右一)检查胡麻联合收割机。(受访者供图)

    “我家父辈都是务农为生,所以我也离不开土地。”戴飞说。

    戴飞出生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跟着庄稼一起成长的他,每每见到拖拉机就“两眼放光”。参加工作后,他才知道农机装备的研发并不是实验室里的闭门造车,而是要深入田间地头,根据具体使用情况不断打磨、调整设计参数。

    “农机装备研发中,田里的时间占六成,收庄稼时我们都得顶着太阳跟在收割机后面检查,因为土壤、湿度、作物密度等都会影响工况。”戴飞说,比如在甘肃广泛种植的胡麻,因为其茎秆较粗,过去人工收割时每收一亩就得磨一次镰刀,普通收割机容易产生缠绕等情况。研发胡麻联合收割机需要大量数据,才能对产品设计进行不断完善。

    热爱面前,辛劳只是奋斗路上的点缀。戴飞的研究团队一共13人,其中11名是“85后”的青年,他们把青春挥洒在田地和实验室间。“我们和其他人一样,就是想为祖国做点事情。”研究团队成员之一张仕林说,生产条件越困难的地方越需要农机技术,越需要有人迎难而上。

    陇原大地上,一批批青年才俊正为了祖国繁荣富强前赴后继。记者从甘肃省委组织部了解到,近年来,甘肃深入实施人才赋能工程,推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同向发力,每年选派300余名青年人才到产业一线培养锻炼,实现人才成长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贡献青年力量。

    戴飞的家乡早已用上了他和团队研发的胡麻联合收割机。现在,戴飞主要研究“西北旱区膜土-机器-作物互作系统机理与机构”“西北小差异混杂特色经济作物收获关键技术与装备”等方向,他希望,他的研究成果能让家乡的麦浪“一浪高过一浪”。(记者崔翰超)

    相关推荐
    • 让雪域同胞住进“零能耗”暖房
      8月的青藏高原,烈日炙烤着大地。海拔3800米的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曲松县,一座2.6万立方米的太阳能蓄热水池正在阳光下悄然蓄能,它将在冬季为这个供暖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县城带来温暖。 去年,曲松县实现首次太阳能集热场直接供暖,全县1万多户居民拥有了一个长达半年的“暖冬”。今年8月,一整套太阳能集热、
      时间:2025-08-21 07:10:00
    • 海口“护苗”行动进行时丨书画家进社区 公益课暖童心
      【来源:海口日报】近日,由团省委主办的“街区公益行”美术、书法公益课堂走进美兰区博爱街道南联社区,为辖区青少年送上精彩纷呈的艺术启蒙课程,丰富了他们的暑期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其艺术素养。在书法课堂上,省青联常委、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云维英聚焦硬笔书法基础,细致讲解了笔画规范与书写要领,带领孩子们领略汉
      时间:2025-08-12 10:06:00
    • 助力“百千万工程”!华农学子赴肇庆开展科技助农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组建了两支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实践团队,奔赴肇庆四会市开展科技助农的实践工作。两支团队(“慧农创行探索队”“虫生创变队”)分别深入肇庆四会市龙甫镇与黄田镇,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开展实践调研与技术服务;聚焦农业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以黑水虻生物转化种养有机
      时间:2025-08-08 16:13:00
    • 最新天气预警!甘肃这些区域请注意 →
      兰州中心气象台8月8日11时20分发布暴雨黄色预警:过去24小时,甘肃临夏东部、兰州南部局部地方已出现大暴雨,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榆中城关156.2毫米。预计未来12小时,甘南、陇南、天水及定西南部、平凉西部、庆阳北部有大雨,其中甘南西部、陇南西北部和东部、定西西南部、天水南部有暴雨或大暴雨,最大小时雨
      时间:2025-08-08 14:58: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桀骜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