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章推荐
  • 家电百科
  • 实时讯息
  • 常识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尿毒症年轻化真相,这些习惯正在毁掉你的肾
    时间:2025-04-11 08:52:00

    近日,一名38岁知名游戏博主因高血压导致尿毒症去世,引发社会对年轻人健康危机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尿毒症年轻化趋势显著,数据显示,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达10.8%,约40%的尿毒症患者年龄在10-30岁之间。

    尿毒症为什么盯上了年轻人?

    该如何预防呢?

    一文了解↓↓↓

    01 什么是尿毒症?

    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阶段。指的是肾脏功能衰竭,无法将人体内的代谢产物、废物、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身体废弃物排出体外,导致人“中毒”的一系列综合症。

    慢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糖尿病肾病迁延不愈,或者不积极控制,可能会发展为慢性肾脏病,随着慢性肾脏病进一步发展,肾单位严重受损并缓慢地出现肾功能不可逆性减退,最终少部分患者会出现慢性肾脏功能衰竭,最终结局就是“尿毒症”。

    02 尿毒症是如何引起的?

    1 各种疾病的相互影响

    研究表明,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现代人高发疾病与慢性肾脏病的发病密切相关,而尿毒症就是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高糖、高油、高盐食物,不仅对健康构成威胁,还可能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进而增加尿毒症的风险。

    2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都会引起肾功能受损,导致肾功能不全。

    3 遗传因素

    具有多囊肾及慢性肾脏病家族病史的人更易患慢性肾脏病,此外,幼时得过肾炎者,如迁延不愈转为慢性肾炎者,就会成为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

    4 过度使用抗生素

    如磺胺类、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对肾脏具有毒性,不可长期使用。

    5 习惯憋尿

    经常憋尿的人群,很容易导致尿路感染和肾盂肾炎的发生,长此以往,肾脏反复感染,可能会发展为尿毒症。

    6 吃的太咸

    肾脏是排泄钠(也就是盐)的主要器官。饮食太咸会增加肾脏负担,此外,盐在体内会锁住水分,导致水分也不易排出,加重肾脏负担。

    03 尿毒症为什么年轻化?

    据相关统计显示,平均每10名尿毒症患者中,就有4人年龄在10至30岁之间,年轻化趋势显著。究其原因,主要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慢性病年轻化以及健康意识薄弱密切相关。

    慢性病管理失控:长期高血糖、高血压导致肾小球硬化,逐渐发展为尿毒症。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熬夜成常态,日均饮水量严重不足,高盐高糖饮食,长期憋尿导致反复尿路感染等,带来严重健康风险。

    药物滥用:止痛药服用现象普遍,过度使用抗生素,不明成分减肥药、保健品使用等都会给身体带来伤害。

    代谢异常普遍化:高尿酸血症、肥胖相关性肾病、高脂血症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增加患病概率。

    健康筛查不足:未做过尿常规检查,早期肾病知晓率不足,延误了疾病的治疗。

    04 如何预防尿毒症?

    积极控制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的各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尿路结石等。

    不可滥用药物,服药前要咨询医生,不得已使用肾毒性药物,定期进行体检,也要密切关注肾功能。

    增强体质,坚持运动,避免因免疫力下降引起感染,导致肾小球肾炎等疾病。

    尽量减少摄入高盐、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健康饮食、营养均衡、多喝水,每天盐摄入量最好低于6克。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不熬夜、不憋尿。

    (央视新闻综合科普中国、健康中国等)

    监制丨陆毅

    制片人丨曹楚

    策划丨王默晗

    相关推荐
    • 健康计 家庭医生&社区陪诊
      在宝山区举办的“十五五”规划市民圆桌会上,市民代表聚焦医疗资源配置、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等议题出谋划策,助力建设更具温度、更富效能的卫生健康体系,持续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家庭医生是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上海实施多年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成效显著。随着市民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尚有提升
      时间:2025-08-16 16:26:00
    • 《医疗广告认定指南》发布 助力精准打击相关违法行为
      8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医疗广告认定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进一步明确了医疗广告的定义、发布主体、认定原则、具体情形以及部门协同等方面的规定。《指南》对不构成医疗广告的情形进行了细化,同时列举了借医疗信息公示和医疗健康科普变相发布医疗广告的具体情形
      时间:2025-08-15 13:26:00
    • 一饿就心慌手抖?小心5种疾病找上门
      出现饥饿感,通常情况下,及时补充能量就能恢复活力。但有些人在感到饥饿的同时,还会出现心慌、手抖等症状,这可能是一些疾病发出的信号。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一起了解↓可能与5种疾病有关对健康人群来说,饿一会儿达不到心慌、手抖的程度,如果一饿就感觉心慌、手抖,可能预示着身体出现了问题。1. 低血糖发生低血糖
      时间:2025-08-14 14:41:00
    • 重要提醒:中招这两种病,别用这个药降温!
      夏秋季节,蚊子不仅扰人清梦,还可能传播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这两种疾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林炳亮主任、张晓红副主任指出,无论不慎中招“两热”中的哪一种,体温超过39°C时均需积极降温,但要禁用阿司匹林,这种药物可能诱发登革热出血、加重基孔肯雅热关节损伤,建议优先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如何区分基
      时间:2025-07-28 15:33:00
    • "便便"能治病?连云港6岁娃靠粪菌移植战胜两年顽疾!
      啥情况?“便便”还能治病?千万别惊讶,你没看错!连云港今年6岁的阳阳(化名)经过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小儿消化感染科做粪菌移植治疗后,折磨他两年的溃疡性结肠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他终于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正常快乐玩耍了。精准配型的粪菌液小小身躯的抗病之路阳阳本该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却因溃疡性结肠炎承受了不
      时间:2025-07-12 18:05: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桀骜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