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章推荐
  • 家电百科
  • 实时讯息
  • 常识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不畏浮云遮望日:王安石七绝《登飞来峰》
    时间:2023-07-02 08:34:56

    王安石《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

    飞来峰,在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宋人诗《书应天寺石壁》:一峰来海上,高塔起天心。千寻,古代八尺为一寻,千寻极言塔高。缘,因为。


    译:

    飞来峰顶上的宝塔有千丈之高,

    听说鸡叫时就能看见旭日东升。

    不怕有浮云挡住我远望的视线,

    只因为已身在宝塔顶高那一层。


    评:

    王安石(1021一1086),字介甫,临川(今属江西)人,宋代著名政治家,诗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政,创青苗,水利,均输,市易,保甲诸法。后经罢相,复相,再罢相,退居江宁,卒。生前封荆国公,死后谥文公。有《临川集》一百卷传世。

    皇祐二年(1050)春,诗人离知鄞县任赴京途中经过会稽,写下了此诗。当时作者正值而立之年,正是意气风发,立志干一番事业的时候,这首七绝的立意不在于写飞来峰的景物,而在于写登峰凭塔远望时的感受,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不畏艰险,排除万难的远大志向。

    诗的后两句,语意双关,蕴含着登得越高,看得越远的哲理,带有议论的色彩。同时,以“浮云”比喻官场中的奸邪势力,暗用陆贾《新语慎微》:“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的典故,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也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诗句。暗用此典不仅仅是揭露现实,同时也表现出一位政治家冲破一切邪恶势力的阻挡,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定信念。这两句诗后来成了人们广为传诵并被广泛引用的名句。


    附图,王安石诗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相关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桀骜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7